Annihilation (2018) Poster.jpg

 

沒看這部電影之前,我還以為這是部科幻災難片,講的是關於人類面臨滅絕危機的故事。畢竟「滅絕」這個詞,不免讓人聯想到地球過去幾次的生物大滅絕。因此我預期劇情不外是隕石帶來外星病菌,科學家怎麼防止病菌擴散,避免人類感染而死亡或突變之類的。結果完全與我料想的不同,而且看完之後,我腦中浮現的卻是與「滅絕」意義恰恰相反的詞——衍生。

 

(以下有雷,小心慎入)

對人類而言,隕石墜落所形成的未知區(Area X)有如死亡陷阱,每個進去的人都有去無回。但實際上裡面卻是生機盎然,各種絢麗的奇花異草競相綻放,變異奇特的鹿與水中生物也都怡然自得。雖然「微光」改變了這些動植物的基因,但顯然並未危害他們的生命與健康,反而賦予更強的生命力。那兩隻攻擊人類的鱷魚與野獸,其實也是變得更加強大,更能發揮捕殺獵物的本能。

 

因此,假若不以人類的立場來看,被微光壟罩的未知區內,生命其實變得更多樣化、更接近人類尚未出現在地球之前的原始世界。那麼,為什麼唯獨人類在其中就會死於非命呢?真的是外星生物意圖佔據地球的陰謀嗎?

 

我們先來檢視最後進入微光之內的這群女性科學家,她們遭遇怎樣的生命威脅。先是物理學家喬西險遭鱷魚吞噬,接著地形學家凱西被野獸拖走,曝屍野外。而護理人員安雅若非也被野獸咬死,恐已殺死其他同伴。喬西最後則自己決定化作植物,永遠留在那裏。

 

到目前為止,凱西、安雅、喬西三人都不是被外星生物所害。那麼,心理學家凡翠絲與女主角生物學家莉娜呢?凡翠絲在洞穴內爆裂成一團光芒,這團光芒吸取了莉娜的一滴血後,化作與莉娜一模一樣的複製體。我們原本以為莉娜引爆白磷彈,燒毀了複製體,也摧毀了微光,成功逃出未知區。結果原來倖存的並不是真正的莉娜,而是她的複製體,就像先前返家的並不是他丈夫,而是其複製體。難道這不是外星生物陰謀得逞,成功混入人類社會嗎?

 

並不盡然。我甚至認為根本沒有所謂的外星生物。想想看,整起事件的根源在於微光引發生物的DNA重組、變異,但混種的都是原本地球生物的基因,例如鱷魚混入鯊魚的基因、人類混入植物的基因,其中並沒有外星生物的基因。而微光應該只是隕石造成的物理現象,無關乎外星生物。畢竟外星生物若是特意用微光製造人類的複製體,不是應該複製之前所有進入微光內的隊員,再讓複製體回去才對嗎?

 

好吧,如果複製體不是外星生物所偽裝,那該如何解讀整起事件?我認為基本上還是要回歸到導演Alex Garland的上一部電影《人造意識》Ex Machina中,所探討的關於「我是誰」問題。

 

就像《人造意識》中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艾娃,不但通過圖靈測試,還具有自主意識,那麼她與人類有何差別?反過來講,我們又與機器人何異?(片中被雇來測試艾娃的男主角不禁懷疑自己也是被測試的機器人。)如果我們也只是某種生化機器人,那麼我們的獨特性何在?

 

《滅絕》中莉娜的丈夫正是在自己的複製體現身眼前後,不斷質疑「我是誰」,最終崩潰而引爆自殺。莉娜也是出於恐懼而試圖消滅複製體,卻燒死自己。(我不認為是複製體引爆白磷彈,因為「她」始終沒有殺害莉娜的意圖。)這都反映出我們無法忍受自己的獨特性被剝奪;畢竟如果我不是獨一無二的,那麼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當然,人之所以為人,正是我們會做這樣的省思。但諷刺的是,這樣的執念反而為自己帶來殺機。反倒是不會像人類這樣思索的鹿,毫不在意複製體在牠身旁如影隨形,怡然的與之共存,這不禁令人聯想到《莊子》中渾沌開竅而亡的寓言故事。

 

因此,帶來滅絕危機的並不是微光,更不是外星生物,而是人類自己。事實上英文片名”Annihilation”應該是物理中的「湮滅」,指的是正、反粒子接觸後,會完全湮滅消失,轉換為巨大的能量,釋放出光子。凡翠絲在洞穴內化成一團光芒就是這樣?從這個角度看,湮滅帶來的並不全然是一片死寂的滅絕,而是會誕生新的光子。

從莉娜之前在課堂上放映影片,到後來她用顯微鏡檢視血液,細胞不斷複製分裂增生的影像時時在片中出現。如此看來,壟罩著微光區域、宛若七彩肥皂泡的那層光,不就像是巨大的細胞膜嗎?微光區域內,不同生物的基因彼此交換與突變,而產生各種新的物種,一如生命四十億年來的演化歷程。最後微光消失,莉娜的複製體走出未知區,與丈夫的複製體相擁(這倒也與《人造意識》中,艾娃最後成功離開實驗室,混入人群完全呼應。,意謂著他們將扮演亞當與夏娃的角色;一種全新的人類將以有性生殖的方式開始繁衍。這對人類或許不算好事,但如果是從生命演化的角度來看呢?或許莉娜手臂上莫名浮現的刺青——代表無限的符號,已經給了答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瑞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