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音樂前輩陶曉清女士及馬世芳母子繼1975-1992台灣一百大最佳專輯之後,又編選了1993-2005的新一百大最佳專輯,並將兩者合併出版了《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一書。雖然書中所選的專輯大都頗得我心,但仍有一些不敢苟同之處;尤其有一些鍾愛的專輯竟然落在百大之外,甚至連初選的465張都未能入列,不免感到不平與惋惜,遂作此文以發不平之鳴,順便推介我心目中的這幾顆遺珠。

首先我最想為之大聲疾呼的就是阿淘——一位以客語創作、演唱的歌手。我原本也不識阿淘,最早是在公視的連續劇《曾經》中聽到主題曲覺得很好聽,後來經過大賣場外擺音響的攤位又聽到這首熟悉的旋律,一問之下才知道是阿淘的《看天河》,收錄在他的第一張專輯《阿淘的歌——離開台灣八百米》。攤位的老闆還特地告訴我到哪一家唱片行買,因為連鎖大唱片行反而沒有賣。

 

 

客語歌曲原本就是小眾市場,何況連主要唱片行沒上架(我曾在誠品信義店看過,但後來也沒了。),當然就注定了它無法暢銷的命運。我原本也不期待它會入選一百大,但是看到一百大中竟然有謝宇威的《一儕.花樹下》,我不禁要為阿淘請命了。

 

因為阿淘,我對現代創作的客語歌刮目相看,於是在謝宇威得到金曲獎後,我也買了這張《一儕.花樹下》來聽,結果是令我失望的,只覺得流行味很重。如今陶曉清在書中的評介寫道:『改編後的傳統客家歌,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出現,甚至有Bossa Nova、搖滾...等。』這樣的讚譽恰恰指出了令我失望的原因:謝宇威只是用流行音樂改編客家歌,或是用客家話來演唱類型歌曲。這種改編或混搭的做法美其名是為客家歌注入了新生命,但卻忽略了歌曲本身才是動人與否的最根本因素。

 

我不是客家人,也聽不懂客家話,然而阿淘的歌曲卻輕易地跨越語言的隔閡,深深打動了我。它的旋律並非傳統的客家歌謠,更不是流行或搖滾,而是簡單質樸的吟詠。加上阿淘個人乾淨、溫暖又開闊的歌聲,聽他的歌每每恍然如置身于原野之中,四周芒草隨風擺動,遠方湖水與天際一線,波光粼粼,偶有鷺鷥飛過...。雖說這種感動是直接來自旋律與歌聲,無需對照歌詞,但阿淘歌詞也寫得很棒:簡單動人,意在言外。

 

所以阿淘並無改造客家歌的宏遠企圖,只是在自然的狀態下寫出/唱出他的感覺,結果卻讓歌曲、歌詞、聲音與語言彼此完美的搭配,呈現最佳的狀態,感動人心。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無論是阿淘的第一張專輯《阿淘的歌——離開台灣八百米》(2000年出版),或是第三張專輯《水路》(2003年出版),都遠勝於謝宇威的《一儕.花樹下》,都更有資格入選新一百大最佳專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瑞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