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看到一則新聞:一位肯亞女子自稱是中國人的後裔;其祖先是鄭和的部屬(內容參見"鄭和下西洋,東非留後裔?"。這事乍聽之下匪夷所思,但其實並非無稽之談。鄭和第四次下西洋(14131415年)就曾航行到東非,並且到肯亞的馬林迪(Malindi,古稱麻林地)帶回長頸鹿,當作是麒麟獻給明成祖,以示天賜祥瑞。並在兩年後護送各國使節回其母國時,再次來到馬林迪。因此或有部屬留在當地結婚生子也不無可能。


一年多前曾讀過《1421:中國發現世界》這本書,作者孟西士(Gavin Menzies是英國皇家海軍的退役軍官。他為了解開古地圖的謎團,造訪數百個博物館與圖書館,並親履一百二十個國家,最後完成本書,宣告一個驚人的發現:鄭和不但到過南亞、印度與非洲,他的部屬還繼續航行,繞過好望角,分別到過澳洲、紐西蘭、中美洲與北美洲,甚至穿越北極航線與南極洲沿海。也就是說:鄭和的艦隊比哥倫布、麥哲倫等西方先驅還早發現「世界」!

 

為什麼這個驚人的事實並未掀起波瀾,甚至改寫歷史教科書?因為缺乏鄭和的航海記錄(一說被當時兵部侍郎劉大夏銷毀,現今只能從當時隨船文官的見聞記錄略窺一二),而在紐、澳、美洲等地亦尚未發現決定性的考古證據,因此孟西士的宣告並未獲得學術界的認可。然而孟西士的推論:

 

1.         在歐洲人出航發現「新世界」之前,就已經有正確繪出海岸線與山脈的地圖存在。

2.         當時唯有中國有能力組織艦隊作遠洋航行,而繪製這些地圖。


 與提出的證據:各地原住民的傳說、當地的中國文物、植物的散播‧‧‧‧等等,倒也是言之有理,值得仔細研讀。

 

無論如何,十五世紀初,當西方猶在貧窮黑暗時代,鄭和已率領二萬餘人,五、六十艘船艦航行於大洋之上。遠洋航行絕對需要天文知識與造船科技作後盾,而且當時還設立「四夷館」以培養各國語言的通譯人才,我們不禁想像:如果循此發展,中國是否就會與西方興起的科學文明順利接軌,而有截然不同的命運?然而自鄭和七次下西洋之後,中國即背對海洋,四百餘年均採鎖國政策,自此中國一蹶不振而西方勢力反快速崛起。1421年可以說是標誌著中國與西方國力消長的交叉點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書評 歷史
    全站熱搜

    張瑞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