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派電影《艋舺》上映之後聲勢浩大,票房長紅,乃至有當地士紳擔心有損萬華形象,更有教師家長惟恐青年學子模倣劇中人物而踏入歧途。在看完電影之後,我確信這些憂心顯然是多慮了。

 

就如同用來作為電影文宣的台詞:『我們混的不是黑道。是友情,是義氣。』事實上,《艋舺》關心的並不是萬華地區的幫派或黑道,它談的是幾個青少年誤闖成人世界而夢想幻滅的故事。與其稱之為幫派電影,不如說它是青春電影。


因此導演鈕承澤似乎刻意在片子的開場就營造出與幫派電影極不搭嘎的搞笑風格:從蚊子(趙又廷飾)在河堤邊被追打(竟有如周星馳般滑溜)、在學校屋頂回毆復仇(連龜派氣功都出現了)、乃至廟口老大Geta的出場(頭戴女生浴帽),若非已看過電影預告片,這些「笑」果十足的橋段令人幾乎以為看到的會是另一部《海角七號》。


電影的前半部呈現的就是這麼一個青春無敵的氛圍。一群人無需在意升學問題與家庭生計,整天廝混。所謂友情就是一起上迪斯可舞廳跳舞、唱卡拉OK、上妓女戶;所謂義氣就是結夥打群架,有難同當。蚊子問道:『這樣整天打打殺殺有什麼意義?』他顯然說錯了,他們既不動刀也不使槍,根本只有打打,何來殺殺?所謂幫派鬥毆不過是種有恃無恐的刺激運動,頂多留下終會復原的瘀傷。即便後來不小心弄出人命,也沒牢獄之災,上山避風頭倒成了練武功的夏令營。其實他們仍然只是無憂無慮的純真少年,他們的太子幫說穿了只是在角頭老大羽翼下裝模作樣地嬉戲。

 

如此純真美好的輕狂時光終於在兩個老大命喪槍口後一去不返;隨之消散的是他們的友情與所謂的義氣。(電影至此也才終於表現出幫派電影應有的張力,畢竟沒有死傷豈不像是在扮家家酒?)

 

對蚊子他們而言,是和尚(阮經天飾)背叛了他們,但對和尚而言,他只是扮演起成人的角色為大局著想。蚊子不懼死地一心為老大復仇,與其說是義氣,不如說是他不甘心內心最珍惜的美好價值就此崩毀。天真的他不明瞭成人世界裡另有一套遊戲規則;他的朋友曾回答他:『意義是三小?我只曉得義氣!』我想他最後倒在血泊之際,恐怕要問:『義氣是三小?』吧?


所以蚊子與和尚的決裂與衝突其實是個必然的悲劇,一個象徵純真的童駟,一個象徵充滿算計的成年,兩者無法並存。當一個人長大跨入成人世界,自然就失去了純真。畢竟它就像片中蚊子的隨身聽,你可以戴起耳機,用美好的音樂暫時逃避,但醜陋的真實依然存在。


《艋舺》這部電影並未歌頌兄弟間的義氣與鬥狠,因此不用憂心它教壞小孩。而它雖然以艋舺為片名,卻未清楚交代幫派在萬華地區的歷史淵源,片中的艋舺比較像是個模糊的故事舞台,而與今日現實的萬華無關,所以也無須擔心萬華被醜化。《艋舺》其實只是導演對逝去的青春與純真的悼歌。

 

整體而言,這部電影算是漸入佳境。我尤其喜歡電影最後的平行剪輯:當他們倒臥血泊之中,他們所愛的人與關心他們的人猶然毫無所悉的等待著‧‧‧‧。多像是上天悲憫的默默看著人生的徒然與蒼涼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瑞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