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當年明月像是個說書人般生動有趣地講述歷史,而且因為對象是現代的普羅大眾,他用的是現代的語言與詼諧的筆法。果然令人讀來毫無滯澀之感,很快就對元末明初的歷史與朱元璋本人有清楚的認識。不過回想起來,還是有幾處讀後反覺得矛盾不解。


先談朱元璋打敗元軍建立明朝的過程。看來元朝將金人與漢人視為次等民族,並以掠奪者的身分壓迫百姓,造成民不聊生,才造成農民的起義革命。從1351年元帝下令強制民工修治黃河而爆發全面起義算起,直到1368年徐達才攻入北京,整整花了十七年才趕走蒙古人(而且東北與山西、甘肅、雲南等地仍屬元軍勢力範圍,要再過十九年才收復東北)。如果照書中所言,原先驍勇善戰的蒙古騎兵此到了元末已驕奢淫逸,失去戰鬥力。加上積壓多年怨恨的被統治者人數超過千萬人,遠遠多於不過幾十萬人的統治者蒙古族,為何仍需這麼久的時光才能取得全面勝利?

會不會這場戰爭本質上並非作者(與其他史學家)所認定的「是一個漢族和蒙古族的民族戰爭」?因為如果真是民眾的民族意識覺醒,以此高昂士氣加上人數的懸殊比例,在擊敗強弩之末的敵軍後,豈不應該勢如破竹,迅速全面獲勝?!結果前後竟要費時長達三十六年之久。

 

所以我懷疑所謂的「民族戰爭」不過是知識分子一廂情願的認定。那些拿起武器上戰場的只因官逼民反,後來或許還有金銀珠寶封官分地等誘因;而老百姓只管能填飽肚子,安居樂業;對他們而言,這不過是另一個改朝換代。


這樣的觀點或許可以解答我另一個疑惑。


朱元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疑心病最重、最專制獨裁的皇帝,他不但擔心武將擁兵自重,文臣結黨營私,而威脅到朱家的帝位,遂一一殺害所有開國功臣;基本上就認為所有官員都會貪汙,而稍有風聞就處死中基層官僚,乃至「才能之士,數年來倖存者百無一二。」不只官員,連讀書人也都會因無心之遣詞用字而被下文字獄,慘遭橫禍。而且以上罪刑往往牽連親朋好友,乃至九族。

 

很難想像負責國家機器運轉的官僚與引導社會輿論的知識份子大多數都因莫須有的罪名而亡,朱元璋的政權卻毫不動搖,竟未遭受民意質疑。國家與社會的中堅份子動盪不安並未造成基層的秩序混亂或經濟停頓,相反地,這段期間卻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經濟得以恢復,國庫漸趨充盈。」何邪?


我想這就是上面所說的:老百姓可不在乎什麼民族大義、仁義道德。你們這些功臣、忠臣、讀書人究竟是不是被冤枉或被羞辱與我何干?我能吃得飽穿得暖,生活比以前好才是真的。因此即便朱元璋對中堅分子大開殺戒,也不會造成全國嘩然而要他下台。


此一知識份子與基層人民認知的落差恐怕至今猶在(君不見許多黑金的立委與議員依然連任),豈不值得深思?!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書評 歷史
    全站熱搜

    張瑞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